总在苛求别人的人,最低级
成长 2018-07-11 537次浏览 0人收藏 6人赞 0人分享

原创: 炉叔 首发公众号:围炉夜读

前几天和同事老李一起出门吃饭,去了公司附近一家口碑很好的川菜馆。

在这次短暂的聚餐中,老李将他挑剔的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,让一起吃饭的众人恨不得掩面先行离开。

这家川菜馆大家都来过几次,四川的同事曾经夸过菜品地道,然而那天我们刚落座,服务员正点单的时候,老李便开口道“这家菜馆不正宗,我在四川当地吃过最正宗的,味道不太一样,也就骗骗你们外地人”,随后在上菜途中每上一道菜都要指点一二,面露嫌弃之色,在大家呐呐反驳觉得吃起来不错之后转而开始挑服务员的错,从服务员衣领不够平整到上菜速度不够迅速,吹毛求疵让服务员脸色通红再三道歉后飞快地离开包厢。

大家劝他理解用餐高峰期餐厅的忙碌,他往椅背上一靠,手中筷子在碗沿一敲,扬声道“顾客就是上帝,我是上帝知道吗,我来这里吃饭就有挑剔他们的权利!”

自视甚高的样子让大家无言以对,一时间无人再出声搭话。

他在为挑别人毛病而自得的时候,却不知道不尊重他人的他也成了大家眼中的笑话。

你总觉得别人有问题的时候,恰恰说明你自身也存在着问题,但这一点习惯于苛求别人的人总是无法意识到。

比起暴露微小缺点的人,总是在吹毛求疵只看到别人缺点的人才更加可悲,也更加低级。

在生活当中存在着很多总是只看得到别人的不是的人。

他们对他人一再苛求挑剔,却往往连自己都做不好。

总是在挑剔别人的人,是只会责人不会责己、通过挑剔他人来发泄自己情绪的人,和这样的人相处无疑是很疲惫的。

因为他们不自知的固执和刻薄。

最近听说堂兄家里在闹离婚,因为堂兄实在受不了堂嫂的挑剔。

“我觉得不管我做什么她都能挑出刺儿来,问她究竟想要我怎么做,她又说不出来。”

加班晚回家,会被老婆念叨不顾家;工作清闲早回家打开电视看足球,会被嫌弃不上进怪不得工资低;偶尔下厨会被骂笨手笨脚,坐在一旁看她忙活会被抱怨好吃懒做;睡得太晚起得太早、衣服扔洗衣机还是手洗,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收获一大串的责备……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错。

工作辛苦,家里闹心,堂兄的情绪终于失控,向妻子提出“要不就这样算了”。

堂嫂崩溃,向炉叔老婆哭诉:“我一个人操持家里太累了,想要让他关心理解我,情绪控制得不好,结果他不理解我还要和我离婚!”

在相处之中总是抱有挑剔心态的人是不懂得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人,通过一味的挑剔和情绪发泄来表达内心诉求只会适得其反。

通过挑剔表达自我,责备他人不理解自己,却没想过是不是自己表达方式有误,没有正确的传达自己的意愿。

关系是相互的,你在挑剔别人的时候,自己也变成了应该被挑剔的人。

苛求一个完美的就算自己一言不发也能对自己了如指掌的伴侣,却不付诸沟通交流,其结果也只能是一段本可以长长久久的关系的结束。

总是在苛求别人的人是喜欢把自己意愿强加给他人的人,这一点在父母子女关系上很是能得到体现。

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让很多父母力求让自己的孩子“赢在起跑线上”,将自己对未来的所有期许加诸孩子身上,他们苛求孩子是优秀的、完美的。

他们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,并将之寄托在后代身上。

曾经听过一个教育悲剧,说的是一对父母费尽心力买了学区房,将孩子送进价格昂贵的学校,让孩子接受各种父母设定好的课外辅导班的培训,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,对孩子的要求是不能犯错不能退步,只能成功不能失败,“要对得起爸妈为你付出的那么多心血”,承担了父母过高的期望和过大的压力,小孩在短期的进步之后产生了抵抗心理,“我做不到,我不想做”,在遭遇一次成绩的滑铁卢后孩子走向自暴自弃的路,每天浑浑噩噩不学无术,任父母责备打骂也无济于事,孩子的一生成了完全失败的一生。

家庭教育中,父母过于严苛的教育方式,对孩子完美模式的苛求,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很大的负担,炉叔以前看到过一个报道,讲到强迫症的成因,根据国外研究发现,大约有50%的强迫症患者父母有过分的要去秩序和检查的行为,父母对孩子在教育方式上的过于苛求,使得孩子在为人处世上优柔寡断过分刻板,以至于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来难以摆脱的困扰。

太多的苛求让父母忽视了孩子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成长规律,对完美优秀的执着让他们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。

父母苛求孩子达到自己心目中的“完美”,却没有想过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“完美”。

都说年轻时最适合犯错的时节,在失败和错误中孩子才能更好地获得成长,发展属于自己的能力,向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努力。

高级的父母,是会正确对待孩子成长、尊重孩子的父母,让孩子是成为他自己,而不是某种过高期望的承载体。

列夫·托尔斯泰说过:“人们常常想用发现别人的缺点来表现自己,但他们用这种方式表明的只是他们的无能。”

总是在苛求别人的人,是试图通过对他人的打压获得自信、通过挑刺显示自己的高明的在他人身上寻求优越感的人。

这样的人,也就是我们平日里常说的“杠精”。

他们苛求别人,为了反对而反对,就像王蒙《雄辩症》一文里“自己永远是对的”、怀疑一切挑剔一切的雄辩症病人一样,总是在辩驳他人中获得愉悦感。

现在的网络文化让这种人的品性暴露得更加彻底。

他们通过苛责别人来显摆自己实际上是无知的“睿智”。

小凌朋友圈里就有那么一个人,热衷于挑刺反驳打击别人。

小凌和团队付出很多的心血,在竞争激烈的赛事中获得了亚军,在朋友圈里发了“感谢团队的努力,虽然没有得到第一,到我们已经尽了全力,每一个人都值得表扬”的感慨,那个朋友在下面回复“都没得第一有什么好表扬的,结果不是最好努力又有什么用,你们年轻人还是太容易骄傲!”;

小凌加班到很晚在朋友圈里感叹“工作一天,加班到现在好累啊”,那朋友立马回复“你有什么好累的,就你一个人累吗,我每天工作到现在也没喊累”;

小凌发“工作不顺利,想回家”,他回复“就知道考虑自己,你想过你的父母吗,就不能吃苦耐劳一点?”;发“今天在公交车上被人骚扰了,生气”,他回复“为什么只骚扰你一个人,我觉得你需要反思一下”,还在文字末尾加了一个贱兮兮的斜眼笑表情。

小凌受不了了给他发私聊让他不要总是反驳自己,对方对她说“我是为了你好,你做的不好我想让你警醒改正而已”。

拉黑,删除好友,一气呵成。

在很多社会新闻下面经常看到网友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”、“他为什么只欺负你,是因为你有问题”、“我觉得不怎么样”类似的发言,求全责备、鸡蛋里挑骨头,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作态背后暴露的是这些人低级的趣味和自以为高明的愚昧。

总是在苛求别人的人,是不懂得尊重和换位思考的人。

记得以前公司有个实习生,大学还没毕业的一个小女生,有一天早上哭着来上班,大家吓了一跳前去询问安慰她,得知她在地铁上被一个大妈指着鼻子骂了一顿,说她“没教养没素质”。

原来小姑娘今天痛经严重,在地铁上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坐下,就被要求让座,她犹豫了一下正准备向对方说明情况就被一个大妈冲上来指责,念念叨叨说她没道德、见到有需求的人不主动让座、给当代有素质的年轻一辈丢脸,“你年轻,你受过教育,你必须尊老爱幼,你做不到就是不配为人”,一遍责骂她一边招呼其他乘客附和自己,身体上的疼痛和涌上心头的屈辱感让小姑娘委屈地哭了出来。

大妈只看到没来得及让座的年轻人,却没有去想过她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,不询问缘由一味责备,引导不明事由的围观者认可自己的价值观,却没想过自己是不是没有尊重别人。

她苛求年轻人的教养,却同样背弃了自己维护的教养。

有修养的人,是能够尊重别人,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的人。

列夫•托尔斯泰说“我们最容易犯得错误,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,愚者还是贤者。”

只看到表象便对他人下定义,苛求他人而不反思自身,浅薄不尊重他人的人,谈何高级和修养。

世间人与人之间本就是千差万别的,成长经历、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导致了人们总是不能够完全的理解和认可对方。

但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世界,让人体与人之间的相处充满了惊喜和乐趣。

比起刻意去求同,尊重各自的差异才是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的选择。

容己之心容人,责人之心责己。人无完人,包容和理解是真正的为人处世之道。

就像曾国藩说的那样,“概天下无无瑕之才、无隙之交。大过改之,微瑕涵之,则可。”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才,也没有毫无罅隙的关系交情,相处之人有大错能改正,有小缺点能包涵,也就足够了。

苛求二字,实为为人处世之大忌。

6
文章来源:公众号:围炉夜读
了解你自己 v0 粉丝:13倾听:35 关注
TA的更多文章 (44)
查看更多
评论(0)
下载APP
知音心理用户端
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APP
  • 保障隐私安全
    平台不会泄露任何关于您的个人信息
  • 严格审核
    心理咨询师至少3年以上资质
  • 资料真实
    倾听者、专家、机构资料通过平台严格审核
  • 官方协助定价
    平台倾听者、专家服务价格都由官方协助制定
  • 支持退款
    咨询后如不满意可以申请退款